新聞公告
鈦金屬對于歐盟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并在綠色和數字化轉型的多項關鍵技術中發揮重大作用。然而,歐盟鈦金屬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在當前全球鈦供應商有限、俄烏沖突等緊張局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歐盟面臨鈦金屬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為此,1月20日,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發布《歐盟鈦金屬:戰略相關性和循環潛力》(Titanium metal in the EU: Strategic relevance and circularity potential)政策報告,分析了當前全球鈦產業形勢,并提出了幾項政策建議,旨在確保歐盟可持續的鈦生態系統,加強歐盟的開放性戰略自主能力。
地緣政治和供應鏈挑戰
歐盟對進口的依賴,加上諸如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動蕩,以及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預期的需求增長,凸顯了歐盟降低對外依賴的緊迫性。此外,全球鈦生產商數量仍然非常有限,這使得歐盟更難實現供應商的多元化。全球鈦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少數幾個關鍵地區。其中,日本主要專注于鍛造鈦的生產,而中國缺乏可供出口的高品質鈦。盡管歐盟已成功彌補了因俄烏沖突導致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鈦供應損失,但鈦供應鏈仍面臨風險,而且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的航空級鈦生產國,在全球航空航天工業中仍具有重大影響力。
鈦金屬閉合循環
報告指出,提高鈦金屬的循環利用率有望解決歐盟對外部國家的依賴問題。循環經濟不僅為降低鈦對環境的影響和對原材料的依賴提供了契機,還有助于減少鈦的進口量。實現鈦金屬閉環管理的一個關鍵步驟是保留航空用鈦廢料并對其進行回收利用,而非將其返還給非歐盟供應商。將這些廢料重新導向歐洲設施,并支持本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使歐盟鈦行業的就業機會翻倍,同時還能顯著增加經濟價值。
政策建議
報告根據歐盟當前在脫碳、降低風險、回遷生產以及關鍵原材料短缺等方面的優先事項,提出了政策建議。這些建議將為近期和即將出臺的政策和指導方針提供支持,如《關鍵原材料法案》、《凈零產業法案》、《綠色協議產業計劃》和《清潔產業協議》提案等。這些建議旨在建立歐盟可持續的鈦生態系統,具體包括:
回遷鈦加工產業:在歐盟內部建立中游生產能力,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提升退役飛機的鈦回收利用率:從退役飛機中回收鈦具備可行性,但盈利性、法規和技術等方面的挑戰限制了其大規模實施。推進生態設計實踐并簡化材料認證流程,有助于克服這些障。
加強國際合作:與哈薩克斯坦等鈦生產國開展合作,既能實現采購來源多樣化,又能在開采和加工環節推動可持續實踐。
扶持烏克蘭鈦產業:烏克蘭的戰后重建工作應將其鈦生產納入歐盟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