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郭文生,是寶鈦集團寬厚板材料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過去的2023年,他除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推進技術改革外,還利用大量業余時間深入基層,聽民聲、匯民意、解民憂,用心用情調研整理出建議,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
郭文生:“我們有一批國家科研項目在一季度必須要完成,我們主要是加班加點趕進度……”
郭文生,寶鈦集團寬厚板材料公司的技術工人,也是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的領頭人。這幾天,他一邊要完善帶去全國兩會的建議,一邊還操心著一季度要結項的一批國家科研攻關項目。
郭文生說,2023年這一年,忙碌、辛苦,卻充實,且收獲滿滿。
郭文生:“感覺到就是能反映人民的呼聲,為國家在做一些決策方面,提一定的建議,是我的榮幸。”
郭文生說,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雖然心里緊張,但在會議期間,他積極參加審議和討論,勇于發言,提出意見8條,提交建議3件,參與提交的19件議案全部立案。這讓他心里既激動,又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于是,2023年他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辦的培訓班,認真學習作為人大代表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在贛州學習的時候,一位連任三屆的老代表、來自湖北代表團的李莉分享的履職故事和經驗,給郭文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郭文生:“她提出就是你要與時間賽跑,5年的時間太有限了,確實是責任比較重大。第二個是履職無處不在,我們在工作中有我們的同事,生活中有我們接觸和服務的群眾,這些聲音都是我們應該傾聽的。作為代表要有一根天線,時時刻刻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要時刻奔跑在路上,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代表。”這句話,郭文生不但印在了心頭,更是積極落實到了行動上。2023年一年,他多次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跑基層、進社區、到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就職工群眾關心的技能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教育、醫療、糧食安全等問題,進行了大量走訪調研。
千陽縣是寶鈦集團的扶貧點,郭文生在去千陽縣調研時了解到,當地的蘋果是農民致富的“金果果”。因此,他今年提出關于支持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蘋果苗木)的建議。
郭文生:“他們這個蘋果味美、量多、質量挺好,但是就是各方面的發展(還有待提高),為了做大做強,我覺得把它作為創建國家現代產業園,對他們是一種促進,對我們陜西農業的發展也是一種示范帶動作用。”
郭文生在寶鈦集團工作了31年,產業工人的技能提升,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產業工人的創新能力是核心關鍵。今年,在調研了寶雞市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教學需求之后,他提出給予陜西寶雞(國際)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專項建設資金支持的建議。
郭文生:“企業要發展創新是第一位的。我們制造業的創新,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發展的話,必須要拿出過硬的產品,過硬的技術。我建議能不能國家層面或者國家財政部,對我們這就是給予傾斜,加強技能人才的培養,使更多的技能人才走技能報國、技能成才之路。”
記者看到,在郭文生的辦公桌上,摞著厚厚的幾沓材料,最上面放著《人大代表執行職務知識讀本》《人大工作常用法律匯編》《履職基礎學習》等幾本書,還有幾本筆記本,記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和心得。郭文生告訴記者,要想當好代表,就要時時學習,處處調研,時刻牢記“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的履職信念。
郭文生:“這5年之內,我就盡我所能,多提有利于社會發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貼合人民群眾的這些好的建議。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是我們一個代表的應有職責。”
(原文鏈接: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49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