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近日,由中國牽頭、寶鈦集團主導制訂的ISO 23515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Designation system(鈦及鈦合金命名系統)》正式發布實施。在此之際,記者采訪了寶鈦集團科技部副主任馮軍寧,他向我們介紹標準時說:“標準的制定代表一項科研成果的誕生,用該成果作為基礎,再去創造一項新成果,逐步引導行業實現良性循環。”
馮軍寧說:“該標準對鈦的牌號進行統一命名,涵蓋了國際范圍內使用多、使用頻率高、貿易量大的一系列牌號。該標準的制定,規范了各個國家在牌號命名方面的微小差異,這是我國鈦標準體系制定理念向國際滲透的過程,為后續中國鈦開辟國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中國鈦走向國際的第一步。”ISO 23515國際標準項目的提出,是寶鈦團隊與我國ISO國際標準機構聯絡機構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通過充分討論國家戰略規劃后提出的一項基礎標準。2016年,在ISO/TC79年度會議上通過專家審查,正式立項,并由中國牽頭開展研究工作。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寶鈦團隊面臨重重困難,馮軍寧說:“在申請國際標準的三個規劃階段中,我們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印象比較深的是對申請國際標準規則的認知和具體操作流程不完全一致,出現了在我們預料之外的‘小插曲’。比如,我們遇到了成員國或專家數不足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聯系了國內的對口單位——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委員會,他們給出了很多指導和建議。后來,我們也咨詢了國標委國際標準管理部門,積極與標準化界的同行們聯絡溝通,他們給出了很多實質性建議,經過不斷努力,達到了要求的成員國數量。再比如,我們處理國際關系的經驗較少,原以為按照規則能夠順利推進項目,然而,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還需要更多的技巧。早期剛涉入的時候,我們缺乏經驗,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未來,還會多跟專家們溝通,積極促進國際標準制修訂規則的實施。”
馮軍寧說:“在我剛進入寶鈦的時候,公司已有一個龐大的標準化管理體系,體現在生產經營、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各個方面,并且近幾年一直在更新完善。”高標準助力了寶鈦集團的高質量發展,高標準是企業綜合實力和綜合能力的體現,實現高標準需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體現“發展”,更多的是要體現“高質量”要求,而“高質量”的“高”,一方面體現在定位要高,另一方面體現在目標要長遠。
“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必然離不開高標準的規范要求,高標準提高了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對行業發展提出高的目標要求,促使行業整體向著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奮進;行業高標準可以促進行業技術持續革新,促進行業基礎提升;高標準有利于市場經濟規律,規范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高標準的制定與實行也是市場競爭的過程。”談到高標準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馮軍寧如是說。要想實現我國鈦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所有的涉鈦企業和領域的員工、裝備、能力、科研深度都需要更高和更多的投入,逐步淘汰落后產品、產能,釋放更多的產能、讓有想法、有擔當的企業做得更多、更深入、更科學。
高標準的制訂需要好的裝備、技術、管理和產業供應鏈的協作,同時,還需要企業為行業的發展做更全面、細致的工作。寶鈦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代表中國牽頭制訂該標準的企業,一是寶鈦集團是我國第一批開展鈦及鈦合金科研、生產、應用研究的專業化大型國有企業;二是寶鈦集團自成立以來十分重視標準化工作,培養了一支專業水平高的標準化工作團隊;三是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國家發展和技術質量提升的需求,寶鈦集團持續完善并豐富著我國有色金屬領域發展對標準的需求。
在鈦行業,寶鈦集團主筆起草的鈦、鋯等稀有金屬領域的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行業標準很多,涉及范圍最廣,寶鈦起草的鈦行業標準占國標的60%以上,占行業標準的70%以上,可以說是掌握了標準制訂的“話語權”。馮軍寧說:“擁有‘話語權’其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一是企業的綜合實力,二是可信度,三是影響力。這是一個周而復始,層層遞進的過程,企業的綜合實力較強,其表達的觀點就會被行業所認可、被信服,企業在行業標準制定活動的參與度將逐步提高,企業發聲的頻率高了,意味著受關注的程度增強了,也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多年來,寶鈦一直在堅持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國家軍用標準,參與國家層面的大課題,包括NQI(國家質量基礎)項目。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展現了寶鈦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在為國家發展作貢獻的同時,發揮企業優勢。因此,在參與制訂規則的過程中,除了制訂標準的工作以外,更體現了寶鈦在行業里,甚至國際上被認知、被認可、被尊重的過程,寶鈦集團在用實際行動強化自己的‘話語權’。”在未來的標準建設過程中,寶鈦集團作為行業骨干企業,將用實際行動為中國擁有國際“話語權”貢獻力量。
國際標準的制訂與實施是增強我國鈦產業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標準本身就是科研成果。”馮軍寧說,有色行業一直有許多專家在做標準的研究工作,寶鈦集團也十分重視標準的研究,堅持與行業標準的專家進行頻繁交流。他認為,標準所研究的內容,是各項研究成果的集合,標準的提出相當于把已有科研成果的核心內容給予固化和升華,最終形成體系。標準就是在這個規范化過程中形成的產物,通過標準化過程使已有的科研成果變為進一步科研的基礎,成為新科研項目啟動的起點。
“用成果創造新的成果,通過形成標準化和規范化,讓后人使用前人的成果,做出更高層次的科研成果,這相當于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為行業作出更大的創新。”馮軍寧說,及時將科研成果標準化、規范化,再將標準應用于新的科研中,是行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據了解,ISO 23515國際標準是圍繞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的牌號和化學成份建立的專用基礎標準,該標準首次在國際范圍內統一了鈦牌號命名規則及牌號化學組分范圍要求,并將以我國鈦牌號命名方式和相關要求有機融入國際標準體系,是未來全面推廣中國鈦走出國門,建立系列化鈦加工材料標準的基礎。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RMa38F8TpoV8s0ntLSleQ)